以乌战为基本背景的G7和北约峰会落下帷幕,因乌战而重新启用的俄与西方新冷战铁幕将长期高挂,世界重新陷入激烈对抗。美英力主乌战长期化,借以彻底削弱俄罗斯。欧洲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再次成为战后全球最激烈的热战战场,这难道只是历史的偶然和巧合? 2022年6月26日到30日,相继在德国和西班牙举行的七国集团和北约两大峰会,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两个最重要的机构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峰会。两大峰会是在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头召开的,希望对世界进程施加影响,因而自称具有历史性意义。 2018年加拿大G7峰会期间,特朗普与其他6国领导人在诸多问题上立场相左,进而拒绝签署虽徒具形式却要显示存在的联合公报。2019年在法国举行的G7峰会,马克龙总统索性决定取消发表联合公报,同时邀请普京总统和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场外会晤,显示法国外交的独立性和独特作用,G7峰会沦为空谈和旅游俱乐部。特朗普为着力掩饰窘态,反复强调美国没有遭到孤立,不只是“我们开了很好的会,领导人关系融洽”,提议2020年美国G7峰会上邀请普京总统,遭到反对。2020年的G7峰会因新冠疫情而数度推迟,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表示拒绝与会。特朗普提出将从德国撤出驻军,美德关系恶化成为美欧关系中的突出因素。评论称在特朗普退群毁约和与盟国贸易战及强压德国日韩交纳“保护费”的一系列操作之下,G7集团已独具形式。 2021年6月,拜登赴欧出席美欧、北约和G7三大峰会,与普京总统在日内瓦就“全球战略安全问题”举行双边高峰会晤,高调宣示“美国回来了”。但对改善欧美关系补益不多,对俄关系加速恶化。英国是2021年G7峰会东道主,更是在任何重大问题上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最忠实盟友,甘愿给予拜登重振美国领导地位提供最佳时机。英国峰会达成结束新冠病毒大流行、恢复世界经济、促进公平贸易、减排、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以“重建更美好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推进西方价值观等6大目标和共识。拜登强调,G7国家必须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民主替代”选项,即“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B3W)。美国重新回到了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但空洞的口号和画饼掩盖不了内部的分歧,约翰逊梦寐以求的贸易协定遭拜登无限期推迟,更因脱欧后输欧商品必须在进入北爱前边检而与马克龙爆发激烈争吵,因为脱欧协议中的《北爱尔兰议定书》把北爱与欧盟列为一体,等于把北爱从英国剥离。英国脱欧后不只遭受经贸投资损失,更是增加了一个在所有问题上都互不相让甚至对立的竞争对手。拜登有关“美国回来了”的口号并未能弥合G7成员国间的分歧,也未能阻止G7日益空洞化的趋势。至于北约,马克龙有关“北约脑死亡”的论断言犹在耳,2021年北约峰会后仍坚称不会改变原有判断,而且“愿意承担所有后果”。 2022年形势较前发生重大变化。G7和北约两大峰会召开的主要背景是俄乌冲突,也正是俄乌军事冲突使七国集团和北约显示出“空前团结与空前的活力”,欧盟向美靠拢共进退。峰会的主要活动和决议都围绕俄乌冲突进行,继续向俄施压和对乌提供援助。美及盟国对俄制裁措施超过一万项。乌克兰局势和俄罗斯这个“最严峻与最直接威胁”,成为美欧关系的凝合剂,更成为美国重回西方盟主地位的助推器。再次充分证明美国需要敌人而且是强大的敌人,没有敌人也必须制造或臆想至少一个或者数个敌人的国家逻辑,以便统领盟国和凝聚国内共识打压异己,为金融资本集团和军工复合体谋取利益。 欧洲民众对乌战产生厌倦情绪,对生活水平和购买力严重下降心生不满,各国相继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强烈要求止战停火。美英两国仍坚持利用乌战削弱俄力量的既定战略,不断追加对乌军援,且把乌战进展与自身的政治生命相联系。约翰逊在法德意领导人联袂访乌后接踵而至,意在抵消法德意劝和影响并为乌打气,在G7峰会期间更直接告诫马克龙,若乌战败他将辞职。事实证明拜登和约翰逊并未因此挽救国内民望。在“政治正确”的浓厚氛围下,马克龙指出俄在乌“不能也不应获胜”,朔尔茨则强调必须加大对俄施压力度,乌战“必须在年底前结束”。G7还就召开乌重建国际会议和制定乌重建计划原则达成一致。除乌克兰危机外,G7峰会还面临能源供应、粮食短缺、经济滞胀、新冠疫情反复、民粹主义高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危机,无一不对国际局势具有颠覆性影响。欧洲舆论认为,2022年的G7峰会面临的全球性危机最多且最为严重,是“历史上背景最为黑暗的一届峰会”。 欧美在具体执行对俄制裁的方式上仍存在分歧。一是法德对乌军援已达极限,库存皆已告罄,明确表示力不从心。如荷兰虽没有向乌提供多少军援,仍恳求美国不要再强逼了,还是请别国来吧。二是完全对俄石油禁运实难执行,制定俄油价上限更难达成一致。德国已重回“煤炭时代”,马克龙则乘机推销法国核能。三是在承认对俄制裁效果不彰,俄反而大发“战争财”,仍寄希望于长期制裁定会产生效果。对俄制裁措施业已穷尽,欧缓美急泾渭分明。四是通胀率不断刷新数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已达难以承受程度,美欧经济衰退前景已现,民怨沸腾,乌克兰因素已逐步由欧盟的团结因素转为分裂因素。匈牙利坚决捍卫自身利益,使欧盟难以推出统一的对俄能源制裁政策。五是美英日加四国同意禁止与俄进行黄金交易,法德意则表示尚需研究,因为黄金贸易不愁买家。六是各国政府都面临民意支持度持续下滑窘境。美英希望通过乌战转移国内矛盾,德法意西荷等国则因民粹主义膨胀而导致执政困局。七是各国对乌军援已难以为继,对乌巨额经援望而生畏。军援和经援都属于贷款性质,且需经过世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担保,但乌明显既是无底洞又无力偿还。 英国外相特拉斯女士说英国支持乌克兰是为了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各国在两大峰会期间体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团结”,法英分歧和紧张关系得到缓解。欧盟、法国和爱尔兰当即放话说,英若执意单方面改变北爱议定书,严重后果将由英方承担。 关于向发展中国家增加45亿美元的食品安全援助,筹集6000亿美元用于“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明言是为了抗衡中国影响。2021年G7峰会就已提出了类似设想,至今仍然仅停留在纸面上。2021年G7峰会提出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紧急疫苗计划却演变为疫苗保护主义和疫苗民族主义,提供12亿美元粮援未见踪影。拜登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而于2021年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2022年旧话重提且出台为期5年的6000亿美元额度,但仅笼统地提议由公共资金投资和向个人筹款,仍将会如既往的诸多“伟大计划”一样,属于自我满足的画饼性质。欧洲舆论已指出该计划难以实现。可以预料,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必会稳步推进并取得成果,美国倡导欧洲附和的“重建更美好世界”计划,虽然还会不断提及,也只能是不断在口头上提及而已。 为壮声色和扩大影响,东道国德国邀请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塞内加尔和阿根廷的国家领导人出席G7峰会有关活动,参与讨论气候危机以及能源安全和卫生等议题。会后“兴奋地对外宣布”应邀国也认为俄对乌军事行动“非法”。印尼总统佐科随后以G20轮值主席身份访问乌俄,“创造和平”并讨论世界粮食危机。同时传出印度进口俄煤炭用人民币支付,借以规避美元风险的消息。美大为不悦。 G7集团峰会后,各国领导人移师西班牙,出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北约峰会。日韩新澳四个亚太国家首次应邀出席。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早就多次放话:俄罗斯是北约的最严峻和最直接威胁,中国则是北约的系统性(体制性)挑战。中国对北约构成意识形态挑战,中国是“威权主义”大国,对北约安全构成威胁。北约峰会邀请亚太盟国与会,在亚太地区搞事和遏制中国的企图昭然若揭。 北约马德里“历史性”峰会的战略路线图,首先是把俄定性为“盟国安全的最具象征意义和最直接威胁”,其次是俄罗斯与中国试图“破坏国际秩序稳定”,中国对北约构成“系统性(制度性)挑战”。北约重申坚定援乌抗俄,俄称“新铁幕”业已在俄与西方之间竖起。英美宣布分别向乌增加10亿英镑和8亿美元的军援,朔尔茨宣布将把德国部队改建为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彻底改变冷战后推行的缓和国策。埃尔多安表示还会向乌提供战斗无人机,但仍会努力调解俄乌冲突,“土耳其认为和平没有失败者”。马克龙在记者会上说北约并未与俄开战,“俄对乌战及其对全世界产生的严重后果,负有全部责任”,“乌虽非北约成员国,但乌防卫战也是北约防卫战,乌因此得到北约支持”,且“时长不限”。法国将修改国家军事计划,“在战争时期更多更快地生产某型号军事装备”。马克龙同时表示北约不是一个对抗中国的联盟,“中国带来的挑战确实存在,但北约不是一个寻找新对手的同盟”。德国总理朔尔茨认为不能把中俄相提并论,“勿使与中国对抗成为现实”。 北约决定把4万名快反部队增至30万人以上,以应对俄威胁,是北约在冷战以来集体防御机制最重大的改革。8个战术集团将分别部署在波海三国及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8国,部署在其他国家的部队随时予以策应。美国和北约果真能够动员如此众多的兵员围堵俄罗斯,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极度困难时期? 在芬兰和瑞典被“邀请”加入北约(有待北约各成员国议会批准,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尚需时日)并签署入约议定书后,拜登宣布美国将增加在欧驻军,将分别派驻英、德、意、西、波、罗及波海三国等9个国家,以便帮助盟国应对俄威胁。拜登指出,“我们感到北约的必要性从未如此重要”,评论称应该理解为美国认为控制欧洲从未如此重要。普京总统抨击北约对俄显示出“帝国主义野心”。俄外交部指出,北约峰会再次表明北约的侵略性,北约扩员证明北约的对国际局势稳定的深刻破坏性,更加证明俄抗击北约的正确性。 《纽约时报》文章称拜登欧洲之行的重点是俄乌战争、能源价格和“中国威胁”,其他事项只能放弃,在气变问题上仅有崇高承诺而无行动。美国及盟友对目前局势的任何解决方案都不完善,而且都会产生负面后果。 以乌战为基本背景的G7和北约峰会落下帷幕,因乌战而重新启用的俄与西方新冷战铁幕将长期高挂,世界重新陷入激烈对抗。美英力主乌战长期化,借以彻底削弱俄罗斯。有人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如何进行不得而知,但确信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以石头和木棒进行。亦即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将回到原始时代。欧洲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再次成为战后全球最激烈的热战战场,这难道只是历史的偶然和巧合?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主任) [判断题]动火作业间断或终结后,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 |